第91章 送礼-《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一名身穿铁铠的近卫士兵,就从殿外双手端着一柄砍刀走上了高台,然后将刀恭恭敬敬的放在了秦昭襄王面前的红木桌案上。

    秦昭襄王拿起刀舞了两下,似乎感觉有些重,而后又将刀重新放回了桌案上。

    “李卿来说说,这刀有如何别致之处?”秦昭襄王好奇地问道。

    “回禀陛下,柔化渗碳退火保持了生铁易于铸造的优点,又克服了生铁的脆硬易裂的缺点,刚柔并济,使得铁器的韧性保持更久,也降低了铁器的耗材,而多管鼓风之术,可以将熔炉的温度提高,熔铸时报废的废铁将会更少,具体的工艺臣回到监作间之后会命人做出来实物,陛下只需移步一观,便可知这两项技术的好处。”

    虽然听不懂易承说的那些专业词汇,可秦昭襄王并不怀疑易承所属的话,这个年轻人上一次用事实证明了他在冶铁方面有着超凡的能力,他虽然年轻,可做事说话都颇为老练,这也让秦昭襄王对其信任有加。

    “善,若是此法可成,本王定有赏赐。”

    “谢陛下。”易承抬起头,“陛下,臣此次游历七国,还从各国带了一些高产的小麦粟米良种,臣恳请陛下让臣在城外寻一块土地试种,若是育出良种,也可在我大秦境内推行栽植。”

    封建时代的统治者,对于种地有种别样的感情,易承带回来良种,也就是想给秦昭襄王留下这种印象,他支持农业为本,这跟秦昭襄王推行的国策不谋而合。

    果然,听闻易承打算试种良种,秦昭襄王乐了,语气中带着一丝笑意,“此举大善,本王准你城外十里之地,用于试种良种。”

    “谢陛下。”

    易承偷偷望了一眼大殿东面那一道琉璃珠卷帘,从他进殿开始,那道卷帘之后就没有丝毫动静,这让易承有点发慌,芈八子这个目前秦国权势最高的女人若是记恨上了他,那接下来三十年的日子,恐怕会相当不好过。

    不过还好他有杀手锏。

    “启禀太后,臣此次前往七国游历,总算是在楚国找到了一名懂太后之道的伶人,名曰魏丑夫...”


    第(3/3)页